2021-09-14 10:52:27
2021年以来,受港口拥堵、需求与海运集装箱有效运力严重失衡等因素影响,集装箱运输即期运价持续上涨。面对前所未有的航运业形势,达飞集团将与客户的长期关系放在首位。
达飞宣布停止所有即期运价上调,该措施自2021年9月9日起立即生效,直至2022年2月1日。
尽管这些由市场驱动的运价预计将在未来几个月继续上涨,但集团已决定对其旗下品牌(CMA CGM、CNC、Containerships、Mercosul、ANL、 APL)实施该措施。
此举对运营商的业绩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达飞此举,将有助于降低即期运价,但同时对航运公司的财务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因为目前船上可分配的舱位越来越少。
Vespucci Maritime的首席执行官兼合伙人Lars Jensen一方面认为这一公告很有趣,但另一方面,他也认为这只是疯狂的集装箱市场所创造的发展的另一个因素——即客户更青睐长期合同而不是现货合同。Jensen表示:“达飞所表明的发展趋势似乎是优先考虑合同客户和现有关系更牢固的客户。”“因此,对拥有这种关系的客户来说,这将是一种优势,而对那些通常规模较小的客户来说,这将是一种劣势,因为他们可能倾向于在市场上货比三家,为每批货物找到最佳的运输方案。”
WSC:船公司并不是市场上唯一的定价方,定价的货代公司要比船公司多得多
世界航运理事会(WSC)承运人代表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ohn Butler被问到,为什么航运公司不简单地决定降低费率,比如仅收取2019年费率水平的四倍,这将使承运人在帮助客户保持支付能力的同时赚取利润。
巴特勒指出,WSC并没有决定其成员的定价政策。不过,他补充称:“航运公司并不是市场上唯一的定价方。市场上定价的货代公司要比船公司多得多,因此,认为船公司可能会以某种方式联合起来,决定降低运费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对于航运公司牟取暴利的指控,Butler回应称:“应该按照市场指示的方式行事很容易,但这不是商业运作的方式。”
货代反应冷淡,托运人称这是最高水平的折磨
托运人和货代并不认同巴特勒的观点,货运代理和托运人针对此举的反应却是冷嘲热讽,称这是“最高水平的折磨”。
全球托运人论坛(Global Shippers' Forum)的主管James Hookham在对CMA CGM的声明做出最初回应打趣道:“这就像折磨者问囚犯‘我不再给你施加压力了,你不感激吗?’”据Hookham说,许多小型托运人可能在圣诞节前破产。同时。欧洲托运人委员会海运政策经理Jordi Espin认为,承运人将托运人以非常高的费率转移到长期合同中是一种策略。这可能表明全球经济正在放缓,如果托运人同意以更高的价格签订长期合同,这将是一个主要问题。
货运代理公司也对此反应冷淡。其中一位货运代理表示:“我完全相信这是一个简单的营销策略。许多业内人士或直接参与进出口的人都会意识到,船公司一道将运价提高到完全不合理的水平,榨干了较小的进出口商和货代,CMA在第二季度宣布利润增长2500%,达到惊人的35亿美元,现在试图扮演好人停止上调运价。可笑的是,船公司仅仅将运价上涨归咎于港口拥堵和需求失衡。”
另一位货代则更加谨慎:“这确实很有趣。希望其他船公司也会效仿为客户提供稳定运价。目前怀疑船公司预计需求有所下降,因为据了解一些主要零售商取消了多达30%的订单,所以这将开始影响到整个供应链。这不是橄榄枝,更是为了面子。”
第三家货代指出:“停止运价上调,但将收取PSS和拥堵附加费作为提价的一种方式。”第四家货代则表示:“如果你问我的话,我认为收取附加费和PSS只是在开玩笑。而船公司已经收取1.5万/1.6万美元每个箱子的运费,为什么还要要收取1000或2000美元的‘高需求’(附加费)?”
各大船公司回应
德国班轮公司赫伯罗特(Hapag-Lloyd)给这一消息泼了一盆冷水,坚称其实际上已经这么做了好几个星期了。因为在这个充满挑战的市场中,承运人面临着来自托运人和监管机构越来越大的压力。“我们已经这样做了几个星期了,而且是暂时的。我们还认为,即期运价已见顶,我们不寻求进一步上涨。我们希望市场会慢慢开始平静下来。”
针对达飞此举,知名航运媒体ShippingWatch联系了ONE、东方海外、马士基和MSC,希望他们就达飞的做法发表评论,但迄今为止只受到ONE和马士基的回应。
“我们已知道CMA CGM的声明。尽管如此,ONE的定价政策将保持不变,我们的价格将完全由市场情况决定。”ONE回应道。
与此同时,马士基对达飞的举动做出如下回应:“我们致力于实现业务转型,成为集装箱物流端到端的全方位服务集成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重点是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正在争取更大份额的长期合同,目前这一份额已增加到我们总订单的60%左右。”
运价仍在上涨
而目前的运价确确实实仍在上涨,德鲁里(Drewry)的世界集装箱综合指数周四上涨了1%即97美元,达到每40英尺集装箱10083.84美元,比2020年同期上涨了309%。
集装箱咨询公司Sea-Intelligence副总裁Bjorn Vang Jensen通过LinkedIn评论了全球第三大班轮公司达飞出其不意的策略,他预测,全球各地的航运公司董事会将会大吃一惊。Jensen表示:“人们不得不佩服这一精彩绝伦、diabolical的‘正面我赢,反面你输’招式。”“最重要的是:令人在兴奋中不安的是,运费仍将保持天价,只是不会进一步上涨!”
BIMCO本周发布的一份最新的集装箱航运报告指出:“多年来的低运价导致承运人严格削减成本,这使他们在市场已经转变的情况下处于利润最大化的有利地位。展望未来,他们已证明擅长在谈判桌上利用优势,以今天较高的运价将托运人锁定在长期合同中。”
by 广东柬埔寨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