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从海关总署获悉,2019年12月,全国进口整体通关时间36.7小时,较2017年压缩62.3%;出口整体通关时间2.6小时,较2017年压缩78.6%;提前两年完成国务院《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工作方案》提出的,通关时间相比2017年压缩一半的目标任务。
据了解,进出口企业申报项目全面简化,申报数据由原来的229项精简到105项。进出口监管证件在去年精简到46种的基础上,2019年又将《新食品原料许可证明》和《进口尚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暂予适用的标准》两个监管证件退出口岸验核。目前除4种因安全保密需要外,其余40种全部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办理,在口岸验核环节实现联网核查、自动比对。我国还取消了包括汽车零部件在内的118项机电产品自动进口许可证,全国机电产品自动进口许可证发证数量同比减少一半以上。大幅简化强制性产品认证免办条件和手续,对部分免予认证的进口汽车零部件实施“先声明、后验证”。
全国海关以“两步申报”改革为牵引,再造通关作业流程;推广应用“提前申报”通关模式,非布控查验货物抵达口岸后即可放行提离;深入推进关税保证保险改革,试点1年来,企业购买保单25007份,担保税款1370.5亿元;对进口铁矿等五种低风险矿产品“先验放后检测”,平均验放时长从17.93天压缩至2.75天;与哈萨克斯坦、蒙古、越南开通3条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推进经认证的经营者(AEO)国际互认合作,已与15个经济体、4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互认协议。积极推进财关库银横向联网,推广新一代税费电子支付系统,实现税费秒级缴纳、次日入库。规范统一“国际通程航班”监管政策,提高旅客中转效率;推动航空电子运单普及率达到60%,上海浦东机场电子运单使用量位居世界机场首位。
海关会同各相关部门,共同规范口岸收费行为,推进降低通关成本。在全国所有口岸实施公开收费目录清单,实现收费明码标价,通过信息公开倒逼规范收费,推动报关、货代、船代、物流、仓储、港口服务、陆上运输等环节降低经营服务性收费。港口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由15项压减至11项;降低部分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收费标准,货物港务费、港口设施保安费、引航费、航行国内航线船舶拖轮费的费率标准分别下调15%、20%、10%、5%,每年可为企业节约成本约18亿元。
积极引导国际班轮公司与上下游企业建立合作共赢和降费传导机制,中远海运、马士基等62家船公司主动下调码头操作费标准、归并降低单证类附加费收费标准,每年可降费约17亿元。对港口及依托港口发生的其他海运口岸收费进行全面摸查,范围覆盖全部收费环节的各类经营服务单位;取消清扫除污费、验关手续费等6项铁路货运杂费。对涉及海陆空各类型的10个口岸159家企业进行检查,依法查处和公开曝光8起港口航运环节违规收费案件。
根据世界银行发布《营商环境报告》,我国跨境贸易便利度连续两年取得显著进步,排名提高到全球第56位,超过日本。我国跨境贸易出口合规总成本从2017年的568.7美元降至330美元,两年下降42%;进口合规总成本从2017年的915.9美元降至318美元,两年下降65.3%。
by 广东柬埔寨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