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疫情的冲击,今年的全球经济有了明显的衰退迹象。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外贸货代企业做出了相应的政策调整。
最近几周,跨太平洋地区的贸易海运价格一直在“爆炸式”上涨,虽然这会对贸易产生一定程度的压力,但与此同时,可以明确的是,造成这样压力的原因是美国进口商在集装箱运力吃紧之际补充库存。随着封锁的解除,从亚洲进入欧美的舱位需求不断增加,导致目前运力“非常紧张”。
DHL全球货运公司全球海运业务主管Dominique von Orelli表示:“我们看到了一个巨大的需求高峰,客户的发货量远远超过预期或预期。”很明显,美国正在补充库存并填充商店,因此增长率呈爆炸式增长。
今年5月,美国从亚洲进口的中国产品所占份额跃升至8个月来的高点,原因是美国零售商在中国工厂全面开工后,纷纷从中国补充库存。此前,中国的工厂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大面积关闭。然而根据Alphaliner的行业分析,随着冠状病毒封锁的解除,跨太平洋航线的集装箱运力恢复速度会远远快于欧亚航线。由于运力下降推动现货价格越来越高,今年迄今WCI平均综合指数为每40英尺集装箱1628美元,比5年平均每40英尺集装箱1392美元高出236美元。中国重新夺回市场份额表明,美国进口商将采购重点转移到东南亚将是困难的,在长达两年的美中贸易战期间,美国曾尝试过将采购重点转移到东南亚,然而零售商的大部分商品进口仍依赖于中国的工厂。“他们说他们必须脱离中国,但这需要数年时间,”IHS Markit的交通咨询主管Paul Bingham说。根据IHS Markit旗下JOC.com的PIERS的数据,亚洲对美出口中,中国对美国的市场份额从4月份的56.9%上升到5月份的64.8%,这是自2019年9月65.5%以来的最高比例;从东南亚进口份额从4月份的25%下降到5月份的20.9%。由于新冠疫情对美国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美国从亚洲的进口仍较去年大幅下降。据PIERS的数据显示,5月份美国来自亚洲的进口总额同比下降了18.5%,其中来自中国的进口量下降了18%,来自东南亚的进口量下降了15.3%。随着特朗普政府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高达25%的关税,中国在美国从亚洲进口商品中所占的份额在2019年开始下降。2019年1月,中国占美国从亚洲进口份额的66.3%;到2020年3月,由于中国许多工厂因疫情关闭,这一比例下降到42.2%。采购转移的主要受益者是东南亚,其在美国从亚洲进口的份额从2019年1月的18.7%上升到2020年3月33.6%的峰值,5月份回落到20.9%。与此同时,一些采购商正转向中国,零售商开始将商品从仓库转移货架上,因此他们必须补充库存。Bingham说:“有被压抑的需求,包括一些只在中国生产的产品。”无船承运人Globe Express Services美洲区总裁David Bennett表示,同样在5月,零售商开始采购返校和秋季商品。Bennett说,他的公司6月份的进口量比5月份有所增加,7月份的预购订单看起来也很有希望。 尽管美国零售商和制造商预计将继续扩大在东南亚采购,特别是越南,但这些国家由于劳动力的规模,培训工人所花费的时间,以及有限的港口和运输基础设施而无法提高产量。越南尤其如此,迄今为止,东南亚大部分增长都发生在越南。“越南基本上售罄了。”Bingham说。他指的是越南缺乏额外的生产能力。早期向东南亚扩张的行业主要是需要低薪资、低技能的工人从事鞋类和服装等行业。随着电子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向东南亚扩张,它们将需要培训拥有更高技能的工人。因此,Bingham预计,如果第三季度和第四季从亚洲的进口像部分班轮高管预期的那样增加,中国将重新夺回部分市场份额,因其闲置的生产能力和受过培训的劳动力可以迅速恢复投入生产。Bingham表示,考虑到中国已经形成的庞大货运基础,任何市场份额的增长都将反映在相当大的集装箱运量上。根据PIERS的数据,美国5月份从中国的进口额为732,010标箱,而从东南亚和东北亚(不包括中国)的进口额分别为236,517标箱和161,987标箱。